面板产能攀升,面板配套市场兴起

  • 近年来,伴随着面板企业的发展,国内面板产业配套技术不断升级突破。通过持续投资,中国大陆液晶面板产线逐渐增多,产能不断攀升。但国内“小而散”的配套企业缺乏长期的技术积累,大多数只能提供面板产业中低端配套,而核心配套只能依赖“大而强”的国外企业。因此,打造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产业生态迫在眉睫。


    近日,彩虹宣布,国内首条自主研发的高世代液晶基板玻璃生产线彩虹8.5代线项目开工建设,计划2019年12月实现热端点火,引板后5个月达产。


    京东方、华星光电等企业采购材料本地化


    中国大陆面板产业的蓬勃发展正为国内显示产业配套企业提供肥沃的生长土壤,将孕育出大批具有创新活力的本土配套企业。目前,嗅到商机的企业开始涌入中国显示产业配套市场,希望在巨大的配套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而那些较早进入中国显示产业配套的企业伴随着中国大陆面板产业的崛起已经小有收成。中国大陆面板产业的繁荣正不断带动配套的本地化。武汉华星光电总经理赵勇指出,华星光电材料本地化覆盖率从2013年的52%增长到2017年的63%,设备本地化覆盖率从2012年的12%增长到2017年的42%。天马微电子集团OLED采购总监杨韬透露,天马材料本地化程度超过六成。2017年,天马膜组材料本地化比例为81%,面板材料本土化比例为41%。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葛兴部长表示,近年来,京东方材料和设备本土化采购金额比例不断攀升,2017年,材料本地化金额占比达到34%,设备本地化种类覆盖率已经达到32.7%。


    配套市场本地化在液晶材料、偏光片、光学膜、设备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液晶材料方面,今年国产8K、4K液晶材料已经实现量产,并被10.5代线采用。偏光片及光学膜本地化配套率30%,光刻胶本地化配套率5%,湿电子化学品本地化配套率38%,电子特种气体本地化配套率48%,OLED有机发光材料本地化配套率10%。


    而且部分液晶材料厂商的技术还在不断突破,本地化率也在继续提升。江苏合成厂长宋晓龙表示,今年国产8K、4K液晶材料已经实现量产,并被10.5代线采用。江苏合成2018年液晶材料本地化率将进一步提升至16~18%。晶美晟总经理许劲涛透露,他们开发出具有自主IP的快速响应和高稳定性的TFT液晶材料,并自主研发出关键的材料测试设备。设备方面,欣奕华总经理张弥透露,欣奕华蒸镀设备核心部件蒸发源的验证测试结果达到了业界先进水平,已具备开发量产用先进蒸镀系统开发制造能力。


    配套本地化任重道远


    不管是材料,还是设备,都取得了绝对的竞争优势。至今,国内面板企业还依赖日韩的产业配套。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梁新清表示,目前,显示产业核心材料和设备主要由日韩欧美企业供应,国内显示产业配套企业非常艰难。像在玻璃基板和液晶材料领域,国内配套企业很容易触碰到国外企业的专利壁垒,使用国内材料的一些液晶面板无法销往海外市场。OLED材料也一样,UDC垄断了部分OLED材料市场,国内所有的OLED面板企业都和UDC签署了合作协议。


    葛兴指出,在化学品、驱动芯片、偏光片、掩模版方面,由于国内供应商技术相对薄弱,高规格产品尚不具备生产能力;在玻璃、靶材方面,国内供应商品质稳定性不足;在液晶方面,缺少关键核心专利,存在较大专利问题。


    在显示产业设备方面,目前,工艺核心设备、工艺前段清洗设备、检查设备、缺陷修复设备以及OLED专属设备等高精度设备都没有实现本土化。例如,阵列曝光机、彩膜涂覆机、取向膜检查机、膜组维修系统和OLED封装系统尤其如此。


    中国科学院院士曹镛指出,中国显示配套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材料技术没有完全掌握,二是设备绝大部分依赖进口。造成国内配套比较薄弱的有两个原因。


    其一,虽然国内不乏材料原创技术和专利,可以和国外企业进行专利交换,但是国内研究机构材料基本没有经过产线的考验,实战经验不足。目前,量产线为了维持良率一般会采用具有量产经验的材料。如果国内材料不经过产线试验就永远是纸上谈兵,不可能成为真正可用的产品。其二,设备技术比材料难度更大,过去有几家小的民营企业决定要研发设备,但是后来杳无音信了。


    实际上,设备本地化比材料更加艰难。上海凯世通半导体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炯指出,国内面板企业更青睐于有量产经验的国外设备,因为生产效率更高,有利于扩大产能,而国产设备还很初期,对于面板企业来说没有吸引力。因为如果设备做不好就会浪费面板企业资源,如果做成了效率也不如国外产品,对面板企业来说都存在风险。


    如何促进配套本地化?


    中国面板产能的不断攀升更加凸显本地化配套的薄弱。中国面板产业已经迈入新的阶段,梁新清认为,应该对面板企业的任务进行重新定义,面板企业在做大自身的同时,也要兼顾本土化配套的发展,从而对电子信息基础产业起拉动作用。


    梁新清建议,发展显示产业配套可以借鉴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财税政策,对国内不能配套的关键材料可以采取免税的策略,但是一旦国内企业实现了同类材料的本地化,并通过面板企业认证,就可以停止免税政策,由国内企业生产。这样可以促进国内面板企业尽可能使用国产材料,也可以鼓励国内材料企业发展。


    曹镛认为,从国家角度来看,需要先集中资源重点支持一两家设备企业发展。如果这一两家设备企业能够真正发展起来,会带动更多的企业进入设备领域,促进更多国产设备的发展。

    实际上,完善本地化配套并不容易,一方面需要通过上下游协同开发推进配套本地化,另一方面需要组建公共研发平台,试图突破新技术。赵勇指出,材料本土化需要经历组建专项团队、深度交流、验证测试、设备改造、产能支持等阶段。其中在深度交流阶段,面板厂商不仅需要和上游材料厂商进行深度交流,还需要获得下游手机、电视厂商的支持和认可,这个过程十分复杂。


推荐

联系
电话

客服热线

13902609379

微信

微信